当前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与突破
曹红*
摘要:高校金融专业肩负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的金融人才的历史使命,在金融与生俱来的功利性特征下,其课程思政建设就显得更为重要而艰难。当前高校金融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面临德育目标缺位、课程思政教材匮乏、课程思政引导理念偏差、没有形成协同育人效应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对课程思政使命认知转变难、功利主义价值观识别难、教学成果评估难、文化自信建立难;亟须从深化教育工作者对课程思政使命的认识、打造金融课程思政的样板课程形成示范效应、借助网络推进资源共享形成协同育人局面、树立金融领域德行模范以积聚正向激励力量等方面形成有效突破。
关键词:课程思政目标;价值观识别;示范与协同效应;金融德行模范
*作者简介:
曹红: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金融与征信、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9年天津商业大学首批“金课”建设项目“信用管理学”、教育部2020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信用评级’课程思政建设”、2020年天津商业大学课程思政改革课建设项目“信用评级”、天津商业大学金融学天津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金融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金融学天津商业大学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的阶段性成果。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培养具有正确价值观人才的重要渠道,如何有效发挥其德育功能与使命,在当前中国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东西方价值观激烈碰撞的背景下,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而金融是国民经济运行血脉,金融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关乎国家命运,金融类学生在高校尤其是财经类高校中学生数量占比非常高,已经成为开展人才思政教育的主战场;特别是高校金融专业起源于西方,与生俱来带有同金钱打交道的特性,使其成为思想西化最严重、离功利最近、离德行最远的领域,因而其课程思政建设比任何一个学科都更加艰难,亟须从根本上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