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理念
2025年11月13日
(一)教学理念
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熟练分析社会经济现象中的数量关系,并透过数字看现象本质;能够读懂《统计年鉴》等宏观数据及CFPS、CGSS等各类微观数据;能够针对相关问题设计问卷、搜集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分析;学会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写文章。教学的重点是基本概念的理解、基本原理的掌握、统计思维的建立和数量分析方法的灵活应用。[4]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以及统计软件的日趋完善,统计分析多数依靠计算机和统计软件来完成。只有透彻理解统计学的有关概念、指标,牢固掌握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快速收集统计数据,才能做好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统计指标和统计方法要注意其应用场合,不能滥用。
如在讲到平均指标时,引入学生熟悉的案例:“平均数的陷阱”。某大学生小王曾到一家公司求职,被老板告知企业平均工资为3000元,她的实习起薪是800元。后来她托熟人一打听,发现公司业务员的薪水都是1000元,便去找老板理论。老板给她算了一笔账:公司业务员10名,薪水1000元;业务经理5名,薪水2000元;部门主管6名,薪水2500元;副总经理拿10000元,总经理拿24000元。由于收入差距悬殊,全体人员的平均工资确实是3000元。而对于小王而言,众数是1000元,中位数是2000元。在这个案例中,众数和中位数可能比平均数更具有参考价值,即在数据差异较大时,众数和中位数更具有代表性。通过熟悉的案例使大家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而且也避免知识的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