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及文献
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是人类历史上不朽的光辉著作,凝结着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永远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正如2018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讲话指出:“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马克思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资本论》阐述资本的生产、分配和再生产,从而揭示资本社会条件下资本家是如何剥削工人的,这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及其当代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同时,也是经济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关于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资本论》理论的兴趣和效果,不同学者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李建建和黎元生[1]认为要增强“资本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坚持精和管用原则,处理好总体和重点讲授的关系,实现历史与现实、原理与方法的结合。具体到整体与部分内容而言,周晓梅[2]认为“资本论”教学,需要处理好内容节选与全书的关系、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注意讨论与讲授的相结合、原著导读与课堂总结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主动性。李繁荣[3]也提出,加强“资本论”教学改革,需要总体把握内容,引导各部分内容讲授,加强教师自身科研能力,处理好“资本论”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从方法和同现实的联系来看,段学慧[4]、王恩才[5]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资本论”课程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方法要突出辩证法,处理好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从现有文献来看,主要考察了“资本论”课程教学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方法和现实之间的关系,但是较少提及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比较常见的问题。本文将围绕以上问题展开讨论,与现有文献不同的是,本文的所做工作及贡献如下:首先,从学生的视角考察了其学习状态,表现为内容枯燥乏味、与现实存在距离、内容庞大;其次,从老师的教学的角度考察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内容抽象、结合历史背景有所欠缺和被批判理论的介绍匮乏;最后,从将抽象理论与具体情形相结合、呈现被批判的理论与《资本论》对此的批判有机结合等方面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资本论”课程兴趣的对策。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学生学习《资本论》的兴趣状况,第三部分为“资本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为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资本论》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