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一、问题提出

课程思政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思政是指高校在专门的思政课程之外的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1]课程思政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直接渠道“思政课程”的超越,有助于突破思政教育过于集中于思政课的瓶颈,缓解思政课成“孤岛化”的现实困境。[2]课程思政是创新高校思政体系、有效发挥专业课堂育人功能的必然选择。“新品格教育之父”、美国著名的道德发展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托马斯·里克纳说得好,“学术课程在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一个沉睡中的巨人”“如果我们不能把这种课程作为培养价值观和伦理意识的手段,我们就正在浪费一个大好的时机”。专业课程不仅需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需要“价值引领”,因为它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017年底,教育部党组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提出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的第一条就是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纲要》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目标已经明确,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才能更好地将学科资源、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如何才能切实有效地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本文基于一致性建构课程设计理论,以怎么将“共享发展理念”融入“经济学”课程教学为例尝试性地给出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