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研式培养

(二)科研式培养

产业经济学学科性质决定了实践与应用在“产业经济学”课程教育中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因此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仅仅作为产业经济学一流专业建设的基础,应当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科研能力,立足学生对于科研项目的实践,使学生将书本上学到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更大程度地理解产业经济学。建立较为完备的激励机制,如物质或精神奖励来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进一步激发产业经济学学生参加科研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在科研活动中逐渐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

“产业经济学”课程的研究对象为各个产业,主要研究产业发展产生的经济效应,学校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实践系统,与当地的产业进行合作,让学生与产业之间形成科研关系,深入了解产业的生产行为、决策行为,并以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其进行分析,使学生在掌握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强化自身的实践能力,更好地契合“产业经济学”的课程目标。

【注释】

[1]苏东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6~20页。

[2]王璞玉、姜南、王昊森:《基于一流专业建设的产业经济学课程改革探究——以信阳师范学院为例》,《知识经济》,2020年第12期。

[3]罗萍、吕霞付、李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33期。

[4]齐军:《美国“翻转课堂”的兴起、发展、模块设计及对我国的启示》,《比较教育研究》,2015年第1期。

[5]齐文浩、王艳华、杨兴龙:《翻转课堂在应用型高校产业经济学课程中的教学设计探讨》,《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第39期。

[6]郑瑞强、卢宇:《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化设计与实践反思》,《高校教育管理》,2017年第1期。

[7]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电化教育研究》,2013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