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总结与思考
开展项目式教学,教师应以人为本,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中,应该以“问题”作为深入探究的动因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思维创新性的着力点。项目式教学模式的有效开展和实施,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教师是项目式教学模式的主导。在教学过程展开前,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知识结构,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在此前提下,教师要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适合学生现有能力并联系所学知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来自社会实际,也可能来自教师的研究课题。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性思维,促使学生将多学科知识进行融合。为达成上述目标,对教师本身就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储备;其次教师还要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能积极进行科学研究并处于学科专业的研究前沿,了解学科发展的动向;最后教师还要将自己科研和教学两方面的工作进行结合,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帮助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2)学生是项目式教学模式的主体。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实际上要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如果没有教学理念的变革,教学模式就不可能发生本质上的变化。教师不再以知识的传授作为教学的重点,而是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传授科学研究方法作为重点。实施这种以探索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而非单纯进行知识的传授灌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注意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进行知识运用能力的训练,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记录、多思考、多提问。比如要求学生阅读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并将阅读过程中的疑问和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及时加以整理,深入思考并及时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
(3)项目式教学模式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传授。虽然项目式教学模式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但如果没有掌握好基础知识,那么所谓创造性的培养都将是无源之水。专业知识是长期研究工作的精华和积累,任何研究都是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的进一步创新。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引导其从事适合的研究更要强调和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作用。如果学生忽视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但会影响到他们学习的效果,还会使他们的研究流于形式,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不到基本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
(4)项目式教学模式应注重多元化人才培养。传统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培养的学生基础比较扎实,但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力。项目式教学模式的引入,对于改变上述局面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实施项目式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也要考虑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目标,注意项目式教学不宜过于拔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