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就业意识,拓宽就业渠道

三、改进就业意识,拓宽就业渠道

第一,高校军事课的开展可以帮助学生摆正就业态度,促使就业心理成熟,从而达成就业意识的改进。中国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日趋严峻,加之当前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疫情的影响,更给大学生求职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每个优质岗位都有许多优秀学生去竞争。这就需要大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就业心态,理性看待就业形势的同时不断完善就业认知,充分发掘自身优势,及时调整自身定位,观察自己的处境,做出最佳的判断。动态做好自我调适之后,设定合理的就业预期,梳理出清晰的职业规划,从而主动抓住就业机会。

第二,引导大学生到祖国真正需要的地方去。通过“军事理论”课对广大学生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之成为奋进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引导广大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和现状,关心祖国的命运和未来,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为祖国和人民的献身精神,让大学生将目光投向祖国更需要建设的地区,参与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等——往往这些地区才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让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让自己的才华和光彩在国家更需要的地方散发热量,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立足本职岗位,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融入报国之行的伟大理想之中,潜移默化地将爱国情怀转化为报国之志的自觉行动。

第三,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参军入伍,拓宽就业渠道。随着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需要多方面的高素质军事人才作为技术支撑,当代大学生是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来源。通过军事理论课和军事训练营造良好氛围,积极进行宣传,鼓励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参军入伍;通过军事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更为真切地感受到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从而激发学生参军报国的内在动力,让学生领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真正内含;通过军事热点和军事动态的介绍,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知悉青春也有责任与担当,将爱国情怀转化为自觉行动,从而实现高质量就业与保卫祖国的有效统一,实现个人价值与报效国家的充分结合。

当今大学生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高校军事课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在对学生润物无声的作用中,提高广大高校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促进大学生由内而外的成熟和转变,从而实现顺利就业、个人价值以及报效祖国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