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中增加案例教学,提升财政学实用性

(一)课程设置中增加案例教学,提升财政学实用性

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是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财政学专业学生大多在毕业后就职于财政税务等部门,熟练掌握财政理论知识及相关政策是硬性要求。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由于社会人才需求的改变,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专业化改革。在课堂教学中要融进思政元素,如在讲授财政基础理论时,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疫情期间推出的企业减税降费、保民生等措施,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显示出大国担当。讲授财政收支时,让学生了解“十四五”规划的有关财政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案例教学增强财政学专业教学的实用性,案例教学不同于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它是对真实发生事件的描述,如在讲授社会保障制度一章时,就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熟知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并写出课堂论文。让他们融入不同角色,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运用案例教学的方式,转变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参与案例讨论,巩固理论知识,增加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同时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把学生培养成社会急需的高端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