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三重维度
2025年11月13日
“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三重维度
鲁成祥*
摘要:大学生志愿服务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通高校思政教育立德树人的“最后一公里”,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担当。“四史”教育是大学生将历史知识和历史精神入脑入心的有效途径,是激发大学生勇于承担和坚定信仰的内在驱动力。将“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四史”活动内容和载体,丰富大学生志愿活动的精神内涵,进而巩固所取得的经验成效,不断引导大学生学史明理,初心不忘,学史明责,敢于担当。
关键词:“四史”教育;大学生志愿服务;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
鲁成祥: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学团办公室副主任。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中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简称“四史”)结合起来。”至此,全国掀起了感悟“四史”教育的热潮。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是一项沉浸式社会实践活动,更是一种渗入式思想教育活动,正在逐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的载体以及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因此,将“四史”教育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不仅符合思政教育从历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和经验智慧的优良传统,而且有效延伸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触角。“四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过程中融入“四史”主要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