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校导师遴选机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的遴选机制不健全。首先,一些高校通过量化学术成果,科研经费等指标作为评定导师的标准,而忽略了对导师的道德要求。这会导致部分“有才无德”的老师进入研究生导师队伍,对研究生的培养和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其次,在导师遴选过程中对导师的相关能力要求不够全面,对于指导能力、学生毕业后就业或升学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有所欠缺。再次,导师的遴选机制应是一整套连续的规范化制度程序,但在当前实际操作中,各环节都可能有关系、人情等因素的介入。这严重影响了导师遴选结果的公平性,容易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发生。最后,尚未建立起导师资格的动态审核机制也是遴选机制不健全的表现之一。在未出现重大错误的前提下,导师通常能持续招收研究生,这不利于保持导师队伍的活力,也不利于激励导师促进研究生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