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动态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师生共同提高

(三)建立动态考核评价体系,激励师生共同提高

首先,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具有发现、诊断、激励的功能,是动态、与时俱进的科学机制,而非静态、一成不变的“死水”。在课程思政改革中,应把握“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从教师考核和学生考核两方面实现有机统一。“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5]在教师方面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激励老师创新教学方式,发挥能动性,使老师们热忱、忠诚地投入教书育人的事业中,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又能够获得合理的报酬。

其次,课程思政改革应建立学生端的动态考核系统,实现全方位、多层次评价考核。对于学生的考核,成绩仍然是检验一名学生学期表现的最有说服力的标准,课程思政改革可以创新思政考核方式,在保留思政考核基础上,增加专业课程对于思政的考核,充分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有机结合。另外,对于学生的考核还应多元化,可以通过手机软件的方式,记录学生出勤、课堂互动率、课上表现评分、课下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定时测试成绩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通过课程思政改革将学生们培养成肩负时代重任,拥有高扬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有品质、有修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注释】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中国高等教育》,2017年第1期。

[2]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求是网,2020年8月31日。

[3]吴晶、胡浩:《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日报》,2016年12月9日。

[4]刘宇文、范乐佳:《“双一流”背景下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施策略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年第3期。

[5]新华社:《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强调: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新闻网,2018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