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三爱”教育活动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路径方法

四、“四史”“三爱”教育活动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路径方法

根据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现状和本质规律探寻,从亲和力提升“软实力”和“硬实力”两方面提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提升的路径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提升亲和力“软实力”,主要着眼于“四力”,包括知识说理的透彻力、话语表达的吸引力、教师人格的感染力、危机事件的洞察力;二是提升亲和力“硬实力”,包括主体融合、语言融合、情感融合、视域融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亲和力“软实力”中知识说理的透彻力具体体现为辅导员自身知识储备要把握时代特征,顺应时代潮流,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再是“冷冰冰”的理论,而是丰富、多样的知识说理内容,要求内容合乎学生思想认识接受特点,获得学生的情感共鸣与情绪感染,以亲和力为底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话语表达的吸引力,具体体现为话语的解释力、生命力和感召力,增强话语表达的吸引力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感知度,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亲切感、获得感和认同感;教师人格的感染力具体体现为辅导员能够以自身的高尚情操、人格魅力、榜样力量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引导学生实现自我成长;危机事件的洞察力具体体现为前期能够掌握学生心理变化,辅导员遇事不变、不慌不乱,把危机事件处理的各项程序把握在心中,事件过后能够归纳总结。

亲和力“硬实力”主体融合体现为要努力搭建平台助力辅导员教书育人与学生成长成才融合发展;语言融合体现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理论文件语言,要与学生所认可的语言相融合,辅导员是“说者”,学生是“听者”,政治观点、思想品德、行为规范通过“说”与“听”的过程产生出来;情感融合体现为辅导员在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时既要以理服人,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情感表现,体现人文主义精神;视域融合体现为职业化视域下辅导员能力提升与探索,适应大数据时代、“00后”学生群体等特点,新时代辅导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转变思维方式,沿用好办法、改进老办法和探索新办法,实现互联网与辅导员工作的跨界与融合。

【注释】

[1]李济沅、蔡文舢:《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彰显的省思》,《高校辅导员学刊》,201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