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课专业属性的需要

(二)财政课专业属性的需要

财政学是以国家财政的经济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专业。其通过研究国家政府税收管理、公共投资、社会资源对公共需要的满足状况,横向对比、纵向研究其他国家的经济行为,它关乎国家经济的未来发展、社会经济活动的未来走势。

传统财政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科,侧重从政治经济方面理解专业内容。但事实上,财政的治理功能已拓展到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个方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税制、政治学法学等多个学科专业的交叉。[3]因此,将财政专业课吸收融合“课程思政”会得到更全面、更优化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4]财政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改革在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的同时也继续秉承“育德树人”的核心原则。教学改革下的“新”财政学可以使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理解财政学中高度公共意识的特殊属性、拓宽视野,增强职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们的公民意识、家国情怀以及经世济民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实践,在财政专业中大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