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政学”课程思政改进的“3P教学模型”设计的思考

关于“财政学”课程思政改进的“3P教学模型”设计的思考

梁学平*

摘要:基于改进的“财政学”课程思政“3P教学模型”,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目标、课程思政“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学习成果评价反馈的“一致性建构”,将思政教育元素贯穿于财政学专业知识的连续交互式的“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对正确价值观念的“主动探求”和“深入思考”,从而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有机融合。

关键词:财政学;课程思政教育;3P教学模型;价值塑造

*作者简介:

梁学平: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天津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天津市重点学科“应用经济学”学科带头人。

基金项目:

本文系教育部新文科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及天津市新文科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新文科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培养路线图的研究与实践”“财政学”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建设项目、“财政学”市级一流建设课程、2021年天津商业大学课程思政示范课“财政学”“财政学”金课建设项目、“财政学”校级混合课程、校级本科教改项目“‘三位一体’的财政学一流课程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