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跟不上现有金融环境,与市场需求脱节
我国高校金融学选用教材中的理论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当代金融业的发展。实践出真知,金融市场的高度繁荣是金融学体系不断向前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金融市场尚未全面开放,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同。这导致学生学到的很多源自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理论无法与实际契合,同时本土缺乏国际知名的金融学家和金融教材,从国外引进的教材一方面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与中国金融市场脱节。与此同时伴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反过来要求金融学理论做出更新。反观当前高校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相对陈旧,专业分类不够明确,课程中依然存在大量宏观经济理论,诸如风险管理、金融工程,“衍生品定价法”和“金融学”等课程设置相对较少。同时,缺乏与其他交叉学科如计算机编程、数学、经济法、心理学等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