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学生参与度高的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一种课前课中课后相连贯、师生多重交互的教学模式,其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预习阶段,该阶段需要在线上完成;第二阶段为知识内化阶段,依托于线下课堂教学实现转化过程;第三阶段为知识巩固阶段,这个阶段将通过完成课后学习任务来实现。
第一阶段,教师在线上推送新的学习资料,学生利用线上发布的资料完成学习,由于线上教学无法与教师面对面沟通,因此教师需安排学习任务,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并做好记录。
第二阶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形式,首先,教师发布小组任务,其次,学生自主组成学习小组,学习小组进入学习情境,教师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分析解释问题,寻找问题的根源,最后学生设计出解决方案,展示并评价解决方案。教师根据各组展示提出的问题结合学生课前线上学习的检测结果,尤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多次出现的问题,进行知识梳理及经验总结,帮助学生实现知识迁移。在第二阶段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起着主导作用,在学习方式上,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学习行为上,也使得学生由个体行为转为小组合作行为。
第三阶段为知识巩固阶段,进一步巩固应用知识,学习行为由小组合作学习转为个体学习,学生个体完成线上学习任务。在第二阶段教学结束后,教师发布线上学习任务,学生根据要求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以进一步巩固知识。学生完成课后任务后,教师在线上平台发布单元测试,测试合格的学生,本单元学习完成,对测试不合格的学生,则会有额外的学习任务,任务完成以后将再进行一次检测,直至检测结果合格,结束本单元的学习。教师需要记录学生线上学习的完成情况,总结学习过程中的障碍,同时做好下个学习单元的准备工作。线上线下跨时空领域融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课前个体、课中小组和课后个体的连贯学习,整个教学过程中非常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尤其是线下面授阶段,强调自我组织、自我负责,教师在其中起引导和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