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研讨交流阶段
教师通过预习测评、成果汇报、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辅以“团队赛+个人赛”双重激励机制反馈学习效果,精细化雨课堂+TBL混合式教学模式,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索式学习生态。
(1)课前预习测评。为减少搭便车行为,教师可在雨课堂发布预习模块的个人测试习题,奖励率先完成者并象征性惩罚预警学生所在小组,倒逼组员互帮互助、团队作战。同时,基于雨课堂的预习反馈,针对性调整授课内容,形成“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互动模式。
(2)团队成果课堂汇报。基于时事热点或经典金融案例的成果汇报旨在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课程时效性,限时8分钟;而基于教材章节内容的展示则需紧扣教学目标,自主选择、搜集和组织教学内容,时长以教学计划为准。期间,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可提前将展示内容发布雨课堂以督促学生认真准备,也便于其他学生熟知;在演讲过程中,教师以弹幕形式引导全班同学“并行讨论”,活跃课堂氛围;演讲结束后,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共同探讨,发掘并点评团队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科研意识;最后利用打分投票系统推选课堂之星,给予平时成绩奖励。另外,教师对展示中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引导学生“二次讨论”。
(3)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式学习适用于应用性教学模块或重、难点内容,增强课堂的挑战性和刺激性。比如“货币的时间价值”一章,教师可借助具体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复利、终值和现值,并以小组讨论形式学习各类年金的界定与计算。随后,由自荐或教师随机挑选的小组进行讲解和答疑解惑,在讨论与探索的过程中增强了团队意识,也培养了综合分析和表达能力。
(4)随堂测试。授课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重、难点和易错点、易混点等内容进行课堂测验,奖励答题又快又好者,内化成就感与自信心;并选择性地公布全班同学答题情况,勉励后进者。对出错率较高的题目,优先鼓励答对学生毛遂自荐、教师适当补充,力求达到学有所悟、学中有乐、学无疑惑的“三学”效果。
此外,开启雨课堂授课时,教师可利用课堂二维码或暗号快速完成课堂考勤,节省点名时间;也可利用随机点名制造紧张感,减少学生“坐堂逃课”行为,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课件同步传输方便了学生随时查阅、翻看,减轻做笔记的压力,更专注于听讲、思考。其中,学生通过“不懂”按钮反馈问题,并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调整听课节奏,实现“同步”和“异步”双通道教学,提升教与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