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时政热点贯彻“两性一度”,提升社会责任
“创新性”要求体现时代性和前沿性,关注社会热点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前沿热点问题是社会需求和理论知识有机统一的纽带,是学生学以致用的落脚点(周莎莎、赵磊磊、王钰、程玉、周欢怡,2018),分析时政热点问题可以让理论学习更生动,增加学习兴趣。在每次授课时,可选取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新闻事件或者公共政策,引导学生思考,既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同时对问题产生独立见解,而这一过程也实现了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三方面要求的有机融合。另一方面,本科学生处于向社会人转化的阶段,与学生共同分析社会热点,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帮助学生成长为更接地气的有用人才。
例如在“财政学”讲授财政支出时,引入这样一则新闻——2020中国城市财政支出:上海总量人均双领跑,天津大幅减支,杭州财政自给率最高。[1]首先和学生一起分析新闻背景:在财政减收背景下,由于疫情防控支出大增、刚性支出难减,以及为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2020年中国财政支出依旧保持一定增速,让学生带着疑问继续研读新闻的具体内容——全国财政在紧平衡下负重前行之时,各座城市的财政收支情况如何?财政支出是否体现瓦格纳法则所描述的规模持续上涨的情况?通过各城市具体的财政支出数据,发现各城市财政支出有涨有跌,明显增长的城市代表有长春、西安,大幅下降的城市代表有乌鲁木齐、天津。让学生自主思考:2020年这几个城市财政支出如此不同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然后让同学们讨论从众多城市财政支出情况中,总结出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共性因素。上述过程,让学生完成了从“一般—特殊—一般”一套完整的分析归纳过程,既有理论联系实际的部分,也有自主思考归纳的过程,学生讨论从基础新闻事实入手,向高阶性总结规律的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综合体现“两性一度”的改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