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教学是总工具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要春风化雨、自然而然地融入思政课程,避免生硬的填鸭式教学,运用动态教学模式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知识。动态教学模式以交流为原则,以当下新变化的财政实事案例为主渠道,力促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与时代变化相接轨,进行持续化的归纳吸收。在大学阶段,青年学生由于与政府财税实践接触较少,很难真正体会财政实施,对于公共资源、税制、社会投资、社会保障等要素概念的认识是落在书本上的。而动态教学模式的运用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点。动态教学一方面加强课堂上老师、学生针对财政课程疑难问题、时事政策的交流,另一方面加强由学生组成的自习小组的交流,巩固学习成果并进行课下反思、进行深入学习的交流,为后期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横向对比归纳同时期国内外财政政策、原则观点的变化,纵向分析总结不同时期一个国家财政决策的演变,系统地研究学习更加提升了学生们的宏观思维和家国情怀。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将线上教学与线下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调查类活动、实践考察研究,开展“体验式教学”[8],帮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现实国情教育,了解社会百态,成为高素质和责任感并重的社会主义型人才。
综上所述,财政专业在承担“受业解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传道”——育人树德,将学生培养为自信积极的青年,保持对财政专业的热忱,传承优秀思想和财税历史的实践经验,在专业发展的路上“系好第一颗扣子”,保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文化、道路、制度的高度自信,提高家国情怀和法治意识,继往开来,坚守初心使命,不忘为什么出发。思政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思想政治教育,更重要的是为青年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奠定总基调,同心协力一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美丽小康的建设不断前行。
【注释】
[1]茆晓颖:《新文科背景下“财政学”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1期。
[2]魏青、李红:《大学生就业中的几个悖论及应对策略》,《教育与职业》,2014年第3期。
[3]茆晓颖:《新文科背景下“财政学”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1期。
[4]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人民网,http://cpc.people.com.cn/n1/2016/1209/c64094-28936173.htm l。
[5]樊丽明:《财政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重点问题》,《中国高教研究》,2020年第9期。
[6]肖方娅:《〈财政学〉课程思政实施路径探讨——以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金融学专业为例》,《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1年2月15日。
[7]赵宇、刘金东:《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财税人才》,《山东教育》(高教),2020年第12期。
[8]茆晓颖:《新文科背景下“财政学”课程融合思政元素的改革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2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