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2025年11月13日
(二)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当前我国对于产业经济学这门课程,主要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以教师教导为主,忽略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于学生理解课程方面效果并不理想。当前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足以吸引学生,学生会将自己的注意力在更大程度上放在自己的电子产品上。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学生对产业经济学的认识程度不高,普遍认为产业经济与自己的现实生活相差较远,因此缺乏学习动力;另一方面可能由于缺少师生之间的互动,导致课堂上只是“单方面”的授课,教师没有起到激励学生自主思考的责任。导致现在的学生只是为了最后取得一个好成绩而机械般地背诵教师上课讲述的内容,并没有真正去理解课程本身的内涵。
一流经济学专业建设要求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学术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2]产业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学习该课程可以总结为三个阶段:第一,通过对“产业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初步了解有关产业的基础知识以及相关理论;第二,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对现实生活中相关的产业经济问题进行分析,不会只局限于学生们的理论能力;第三,在具有一定的“产业经济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对我国宏观经济进行分析,针对我国不同产业问题提出自身见解,更加深入地了解产业经济学。研究生阶段对于“产业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其中案例分析作为课程教导的主要手段,避免了教师“灌输式”教学,但是当前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是以教师教学为主,与学生交流较少,学生参与度低、缺乏学习热情,并没有过多的对于实际经济问题的探讨,案例教学也不能与时俱进,作为应用经济学科却与其他理论课一样,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应用性和实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