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中体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建设思路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中要更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应当在以下三个方面有所作为:
一是重视在对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经济学说的讲授过程中,突出“立场—观点—方法”解析法。“经济思想史”课程所讲授的各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经济学说是在不同历史时期由资产阶级的不同阶层所提出的。这就决定了对于同一个经济现象,大资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也存在立场的差异。因此在“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中,可以将集中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析法引入。通过介绍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所代表的不同阶级立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观点的差异,进而使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在论述自己观点时所运用的研究方法的差异。通过引入“立场—观点—方法”解析法,使得学生可以结合各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所处的历史时期和所代表的利益群体,迅速定位各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盛行时期,并通过联想的方式迅速系统性地调出关于各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知识点记忆。“立场—观点—方法”解析法的运用也能使学生在接触新知识点之初就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经济学说的阶级性有清晰认识,这与“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相符,也为课程思政教学元素的更深层次融入教学创造条件。
二是重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对各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经济学说展开学理性批判。“经济思想史”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的延续,就不可能将教学的重点仅仅放在介绍各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经济学说上。在“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中,还应当积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对各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经济学说展开学理性批判。比如,在讲授“边际革命和奥地利学派经济学说”时,对于奥地利学派提出的“边际效用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则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区别的知识点,对奥地利学派的边际效用价值论展开学理性批判。通过将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对比,引导学生认识到:奥地利学派将人对物的主观心理感受作为评判物品价值的标准,其哲学基础就是唯心主义。在讲授凯恩斯经济学说时,也可以用类似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凯恩斯所提出的“三大心理定律”的唯心主义本质。通过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经济学说的学理性批判,可以大大加强“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三是重视结合“经济史”课程教学,对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经济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做出客观评价。“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与“经济史”课程教学存在密切相关的联系,尤其是不同资产阶级流派经济学说对所在历史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力。随着资产阶级统治地位的巩固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就越来越表现出为资产阶级辩护的性质。在“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在教学讲授过程中对不同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经济学说的历史局限性做出客观评价。要完成这一工作,就必须涉及“经济史”课程的相关知识。比如在讲授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历史局限性时,就可以结合“经济史”课程知识,向学生们介绍20世纪80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为理论指导的经济改革所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与“经济史”课程的结合,不仅可以提升“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还能够反过来增强学生对“经济史”课程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史”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终形成“经济史”与“经济思想史”两门课程日常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良性互动和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