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明晰人才培养定位

(二)因材施教,明晰人才培养定位

针对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两个侧重点,学校应因材施教,明晰人才培养定位,对不同培养目标实施不同教学大纲和考核方式。

对于学术研究型学生,学校应侧重对其进行理论教学,培养学生构建自身理论体系和思维框架,鼓励学生阅读专业书籍,关注学科前沿动态,锻炼学术写作能力。对于“实践应用型”学生,学校应积极搭建实践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切实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应鼓励学生参加实务相关比赛,例如“POCIB”全国外贸从业能力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挑战赛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除此之外,建议学校扩大交换生制度,增加交换生名额。感受各国文化教育氛围,了解各国企业文化,并锻炼学生口语能力,为日后的国际沟通和谈判工作做准备。[9]

不同培养定位在考核方式上也应侧重不同。“学术研究型”在考核时应侧重于学术表达方面,除期末考试外,还应运用案例分析、小论文写作等考察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实践应用型”除卷面考察外,应注重考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项目合作评价、实验操作规范、实习工作完成度、校企合作单位的评价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