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体现的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经济思想史”课程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的延续,在其日常教学以及课程思政建设中都应当充分体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具体来说,“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中需要体现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应当体现唯物辩证法对“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的哲学指导思想地位。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核心方法。在“经济思想史”课程的日常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当始终突出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指导思想地位,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以科学客观的方式看待和分析经济学各流派经济思想的演化和发展。特别是在资产阶级经济学各流派中,以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为哲学基础的经济学思想占据主流。对于“经济思想史”课程的日常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来说,必须在有限的教学课时条件下将唯物辩证法融汇贯彻到课程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去,而不是简单地将唯物辩证法作为一个单独的知识点进行介绍。唯物辩证法融入“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既是“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难点,也是“经济思想史”课程思政建设的重点。
应当体现科学抽象法对“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的方法论指导地位。科学抽象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方法。马克思曾指出:“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两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科学抽象法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的延续和拓展,“经济思想史”课程的日常教学和课程思政建设仍应当坚持运用科学抽象法。但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不同的是,“经济思想史”课程并不是体系化地介绍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而是概括性地介绍人类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这就决定了在“经济思想史”课程中体现科学抽象法时,只能将科学抽象法作为“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的方法论指导,而不能简单照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科学抽象法的讲授方式。更重要的是,需要在“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中,努力运用科学抽象法,总结归纳人类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发展的客观规律。通过对人类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发展客观规律的讲授,在体现科学抽象法的方法论指导地位的同时,坚定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应当体现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经济思想史”课程教学的认识论具有指导地位。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另一重要方法,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生动体现。在“经济思想史”课程的教学中,由于需要在较少的教学课时中将自15世纪以来的众多经济学家和经济学流派的主要经济思想连贯起来,如果教师不能在讲授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经济思想演进的逻辑脉络,那么学生将很难对人类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有全面直观的认识。在“经济思想史”课程的教学中,建立人类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演进逻辑脉络的方式和路径有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逻辑脉络都符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要求。在引导学生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人类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演进历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讲授过程中所建立或采用的关于人类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演进的逻辑脉络进行甄别。必须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指导“经济思想史”课程内容的讲授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经济思想史”课程的知识储备,还应当拥有较为广泛的经济史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