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总结

四、总结

总之,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国际形势发生了新变化,对国际贸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贸易教学过程中,高校要正视落后于新形势的不足之处,紧密结合当前形势,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所需优秀综合素质人才,提高我国的国际贸易人才竞争力。

【注释】

[1]潘素昆:《“一带一路”背景下留学生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对外经贸》,2018年第10期;刘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的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中国市场》,2017年第12期。

[2]任甜甜、刘佳俊、高佳欣、张中硕:《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探索》,《河北农机》,2020年第11期。

[3]黄水灵:《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课程考试改革探究——基于“334”考核模式构建》,《对外经贸》,2016年第2期。

[4]傅程华:《新形势下国际贸易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年第17期。

[5]石新国:《主动学习视角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44期。

[6]葛秋颖、赵艳莉:《新常态经济形势下国际贸易教学模式的新思考》,《高教学刊》,2016年第1期。

[7]戴莹莹:《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中外企业家》,2018年第33期。

[8]宋淑梅、孙珲、辛艳青、王昆仑、杨田林:《产学研合作协同育人探索与实践》,《科技风》,2020年第14期。

[9]邱少波:《基于国际教育的国际贸易学教学改革》,《求学》,2019年第40期。

[10]石新国:《主动学习视角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教育教学论坛》,2020年第44期。

[11]杨娟:《新形势下〈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代商贸工业》,2012年第22期。

[12]肖君:《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教学改革的探析》,《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年第11期。

[13]汤金蕾:《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双语课程教学实践改革策略研究》,《祖国》,201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