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思考

“财政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的思考

梁辰 施佳璐 贾世婧*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大思政”格局,即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模式,构建“大思政”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财政专业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实现知识育人与思想育人同向前行。本文“财政学”课程思政的构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分析改革目标,精确把握新时代财政学的价值,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动态教学”来完善“财政学”课程思政的构建。

关键词:财政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

*作者简介:

梁辰: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施佳璐:天津商业大学财政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

贾世婧:天津商业大学财政学专业2019级本科生。

基金项目:

2020年天津商业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中国税制”(20KCSZ10),2019年天津商业大学“金课”建设项目:“中国税制”(19JKJS01087)。

2020年5月,教育部出台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高等院校思政课程的改革明确了根本内容和根本方向。《纲要》立足培育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的问题,围绕“育人”这一核心,全力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的“大思政”格局。财政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也是“大思政”育人系统中无法替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财政学”的课程思政融合并不是简单直接地将思想政治内容加入专业课程中,而是具体分析财政课程社会性、公共性的特点,针对课程特色将思想政治学习发力作用到专业课程的每个环节和各个方面,力促让学生积极接受财税知识理论的同时自然接受思想政治理论,培养出新时代拥有坚定信仰和过硬专业知识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