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型课程改革

(二)实务型课程改革

针对以往学习中,课堂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重视知识性学习轻能力培养、缺乏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等问题,本课程加入实务类内容,扩充学习资源,在融资租赁实践中,培养学生解决复杂性问题的能力。“融资租赁”课程实务内容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融资租赁监管和法律政策分析。通过行业数据、咨询检索和分析能力培养,锻炼学生对于行业监管逻辑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结合宏观经济数据、行业监管规则,分析融资租赁经营环境变化。例如,在课堂分组分析《融资租赁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民法典(征集意见稿)》对于融资租赁公司经营的影响,并分析各地配套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条例等。

第二,融资租赁会计和计税处理。通过剖析一般租赁、经营性租赁和售后回租等不同类型的融资租赁业务的会计和计税处理,帮助学生建立企业对融资租赁业务的处理思维。从承租人和出租人两个角度,分析会计和计税处理方式,培养学生基于不同利益方分析问题,判断事件走向的能力。

第三,融资租赁企业操作前沿。通过分析天津市自贸区融资租赁企业业务创新案例和相关的法律处理,学习业务创新的切入点和法律风险的控制方法。以各地融资租赁法律案件实例作为基础,分析案件中融资租赁业务的类型、风险爆发点的归属、各地法院判定沿袭的思路。通过现实法律案件学习,推动法律风险控制意识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