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研究生就业质量引入导师评价
我国研究生导师的考核等评价机制主要看重导师学术水平,而对其促进研究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能力的评价较为薄弱。因此,将研究生就业质量引入导师评价,并与导师科研经费、课题数量等在一定程度上挂钩,从而增强导师促进研究生就业的主体意识。在研究生指标分配上,也可以向学生就业质量高的导师倾斜,或是将各导师学生就业情况信息公开,通过学生和老师双向自由选择这一“类市场化”行为实现研究生数量指标的合理分配。但是也要综合考量,确定适宜的影响权重,从而在不影响导师正常科研任务的前提下发挥导师促进研究生就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