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育人维度把握鲜活精神,提升志愿服务温度

三、从育人维度把握鲜活精神,提升志愿服务温度

思政教育的落脚点在于育人,高校思政教师应从“四史”生动的历史素材中凝练精神内涵,讲好历史故事,补足学生思想之“钙”。从育人维度把握“四史”鲜活的革命精神,提升志愿服务的“温度”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利用大学生志愿服务,深入社团社区等积极开展各类宣讲活动,讲好“四史”。“四史”中的历史故事可以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提供生动形象的宣讲素材,为宣讲活动提供鲜活的历史事迹,为阐述单纯枯燥的理论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有趣的灵魂,这不仅仅提升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引起广大听众的情感认同,提高宣讲活动的时效性。

其次,利用大学生志愿服务,积极开展情景再现、短视频等各类活动,再现历史精神故事。时代铸就英雄,“四史”中凝聚的革命先烈的历史精神和民族血脉,成为党领导社会各界仁人志士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不懈奋斗的精神根基。“四史”中饱含着丰富的历史精神,包括开天辟地、身先士卒的“红船精神”,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西柏坡精神”,顽强拼搏、追求卓越的“航天精神”,众志成城、舍生忘死的“抗疫精神”等。将“四史”中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精神融入大学生志愿服务,就是将历史的精神血脉根植于学生的思想之魂中,使大学生在历史精神的熏陶下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祖国的志向及坚定不移的信仰。

最后,利用大学生志愿服务,积极开展实地参观等活动,讲好历史文物故事。文物作为历史与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学习历史的标本。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通过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感受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等相关的历史,更能引发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