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的必要性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于面对复杂而激烈的社会竞争、瞬息万变的就业形势的大学生来说,确有其必要性,有着超出一般的重要意义。
要想进行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就要进行正确的自我定位。而正确进行自我定位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充分了解自己、深入剖析自己。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的引导,促进学生不断向内审视自我、向外探索自我、向上提升自我,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潜能,拉动学生成长的内外动力,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的积极作用下,让学生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提高自身综合实力,为实现顺利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要想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离不开对专业的充分了解。但是很多学生——不仅仅是大一新生,也包括很多大二、大三甚至大四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并不十分了解,甚至认识十分模糊,既不知晓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将来可以做什么。通过引入更具针对性、更有专业色彩的“职业生涯规划”课,让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所学课程的内容用途、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应具备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认识和初步的了解,从而让学生知道所学为何、为何而学,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更有目标和方向,为获得更好的自我发展奠定良好基石。
要想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很多学生总是觉得就业还是遥遥无期,有些毕业生在面对就业时彷徨无助,有些学生选择考研的原因在于想晚一点进入就业市场,部分在求职过程中定位过高导致迟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些学生选择了“慢就业”,甚至出现了“懒就业”这种现象……这些情况的出现,原因在于学生职业意识的薄弱、就业意识的缺乏、人生规划的缺失。通过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职业观和择业观,让学生对客观现实、就业环境有充分了解,认识到进行职业规划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了解就业压力、形成就业的紧迫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尽早进行职业规划,树立就业目标、找到奋斗方向。
要想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学生在充分了解自身情况、认识周边环境后,做出理性分析、进行恰当判断,从而为自己确定最佳的职业发展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进行合理的职业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而大学生们,并没有真正接触社会,同时因为自身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的限制,需要加以科学、合理地引导,所以职业规划课程的开展,就更加显得意义非凡、内涵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