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论与展望

四、结论与展望

信息感知度源于信息时代下金融学人才培养需求的基本现实,在理念上结合学习规律和新文科的要求,目前看来,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过程,教学改革中可能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教改结果。然而针对信息感知度的教学改革体系仍然非常必要。

第一,信息感知度与新文科教学融合有助于为新文科提供基础性工具和框架;第二,信息感知度与新文科建设的教学改革是弥补大学教育与就业要求之间鸿沟的有效手段;第三,信息感知度与新文科培养是我国大力推进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创新性探索。基于信息感知度和新文科的金融课程教学改革,在未来仍需深化课程信息化模式,落实课程思政和新文科教学要求,切实服务于我国金融学人才培养。

【注释】

[1]袁媛:《新文科建设呼之欲出令人期待》,《新华日报》,2021年3月16日。

[2]马骁、李雪、孙晓东:《新文科建设:瓶颈问题与破解之策》,《中国大学教学》,2021年第21期。

[3]龚旗煌:《新文科建设的四个“新”维度》,《中国高等教育》,2021年第1期。

[4]曾雪庆、张精宝、吴磊:《基于项目式教学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研究——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例》,《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年第2期。

[5]孙晓宁、赵宇翔、朱庆华:《社会化搜索平台中信息价值感知差异研究——基于用户满意度与任务复杂性视角》,《情报学报》,2018年第1期;金小璞、徐芳、毕新:《知识付费平台用户满意度调查与提升策略》,《情报理论与实践》,2021年第5期。

[6]王晰巍:《迎合新文科建设要求培养复合型学科人才》,《图书与情报》,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