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将抽象理论与具体情形相结合
在讲授《资本论》理论的过程中,若要使得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理论及其在具体情形下的应用,则需要将抽象理论和具体事例相结合。例如,在讲授剩余价值分配的过程中,首先要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即商品的价值是由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资本家将资本和劳动力结合进行生产,尽管资本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这部分价值只是价值的转移,但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资本所有者获得的利息只是瓜分剩余价值的部分。
也就是说资本家在获得剩余价值后,将一部分剩余价值作为利息支付给资本所有者,剩余的部分即为利润,这是由劳动创造的,资本的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因而,这样我们就能够更深刻地认识资本的作用,而不是“三位一体”公式中所说的,提供劳动获得工资、提供资本获得利息、提供土地获得地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