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现代外科学的范畴不但包括疾病的诊断、预防以及治疗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为此,现代外科学必然要涉及实验以及自然科学基础。但随着医学飞速的发展,学科不断的细化,治疗手段持续的改进,新技术、新方法的引入,普通外科的传统业务范围被不断地分离、形成新的亚科,诸如肝胆、胃肠、腺体、血管等特色亚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边缘学科的新技术不断向医学领域渗透,“互联网+外科手术”的技术已经成熟,基于高清视频画面,通过5G技术实时传输操作信号,远程控制50 km外机器人的手术钳及电刀的手术已经进入临床。基于5G网络,创新远程超声、远程医疗机器人、AI辅助诊断、远程VR会诊等应用,助力医疗资源的优化整合。国家卫健委宣布将“发展远程医疗”列入2019年度卫生健康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互联网+医疗”的5G技术也正在酝酿一场医疗大变革。普通外科如何发展正在成为大、中型医院所要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尽管现代科学技术正在带动着医学的快速进步,然而外科学的基本治疗原则却并没有改变。外科一般以需要将手术或手法作为主要疗法的疾病为对象,由于医学科学的进展,有的原来认为应当手术的疾病,现在可以改用非手术疗法治疗。有的原来不能施行手术的疾病,现在已创造了有效的手术疗法,例如大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2型糖尿病就可以用手术方法来纠正。特别在近年由于介入放射学的迅速进展,使外科与内科以及其他专科更趋于交叉。所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将会不断地更新变化。

诚然,手术是外科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治疗成败的关键。但片面地强调手术,认为外科就是要做手术,做手术就能解决一切,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有害的。如果在疾病的诊断尚未肯定或手术是否适应未确定之前即贸然进行手术,就有可能不但不能治好疾病,反而会给病人带来由于做手术而造成的不可弥补的损害。即使是一个成功的手术,也可能由于术前准备或术后处理的不恰当而归于失败。因此,普通外科学首先要严格掌握外科疾病的手术适应证,如能以非手术疗法治愈的,即不应采用手术治疗;如能以小手术治愈的,即不应采用大手术。要充分做好手术前准备,不但要有详细的手术计划,对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也要有所准备。手术时要选用最合适的麻醉,安全而良好的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手术中要正确执行每一个操作步骤,还要注意保护健康组织。手术后的处理要细致,防止发生任何疏忽或差错。我们一定要纠正单纯手术的观点,反对为手术而手术和为练习技术而做手术的错误行为。

如果一个外科医生只会履行手术,而不知道为什么要履行这样的手术,也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则不但不能促进外科的进展,还会造成医疗工作中的差错,甚至危害病人。只有具有了扎实的基础理论,外科医生才能在临床工作中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乃至开拓思路,有所创新。外科医生对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正确观念,是施行外科操作的基础。外科医生不应是一个只会进行手术的匠人,他应该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式选择,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扩大手术范围或保守处理于适可而止。当然。这一切应从病人、病情和外科原则出发,在术前与术中考虑和做出抉择。

我将30余年来自己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书刊杂志上发表的的论文收集成册,命名为《普通外科实践辑略》,按普通外科的亚科对其手术学基础与临床实践做了论述,分门别类予以归纳,便于读者的查阅。这本书从另一个方面也记录了我们团队30余年来在普通外科领域内的工作历程,展现了我们紧随当代普通外科发展的步伐所取得的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当然其中不乏有许多错误与教训,欢迎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安东均

201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