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讨 论

3 讨 论

肝海绵状血管瘤进展缓慢,5cm以下的瘤体无明显临床症状,无须做任何治疗[2-3],也有人[4]主张对<5cm的瘤体采用B超引导下的集束电极射频热毁损治疗以解患者后顾之忧。对于较大(>5cm)的瘤体伴明显临床症状者一般认为应行手术切除,但手术切除的风险是出血较多,且以牺牲较多肝组织使肝功能受损为代价[5]。本组术中行MCT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均用于>10cm以上的瘤体,经剖腹探查后,采用间歇阻断肝门血流的办法实施MCT治疗。手术简单迅速,出血少,损伤小,毁损效果确切。术后肝功能影响小,并发症少。

在MCT治疗的初期,由于设备及技术上的原因,固化不彻底可导致血管瘤复发,但是近年来MCT技术提高很快,冷循环微波聚能手术治疗一次性瘤体毁损直径(随功率增大及时间延长)可达6cm以上[6]。笔者采用距正常肝组织2cm瘤体侧导入天线,多点毁损的方法,避免了较多正常肝组织受损,减少了术中出血,又可彻底毁损瘤体,降低了术后复发率。本组术后6~50个月B超随访无血管瘤复发。

MCT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主要并发症有穿刺孔出血、术后发热、感染及血红蛋白尿等。穿刺部位有较大血管或微波释放时间较短,使纤维组织收缩固化不全,可致穿刺孔出血。本组仅8例术中少量出血。预防办法是MCT时阻断肝门血流,使血管瘤血供阻断,这样既可避免穿刺处出血,也可防止血流带走热量,微波释放即刻可达到瘤体迅速萎缩的效果。术后发热是由于固化肝组织坏死吸收导致的反应性体温升高。若固化灶液化感染或形成脓肿,应行开放引流。本组术后发热26例,均采用抗生素治疗痊愈,未发生固化灶感染及脓肿。手术时高热使红细胞破坏,进入血液循环,经肾排泄,可致血红蛋白尿。本组发生1例,经及时碱化尿液及利尿剂治疗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