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婴幼儿的急性肠套叠症状
临床上多有:腹痛、呕吐、便血、肿块及全身情况的改变。
(1)腹痛:为肠套叠的首发症状,占其就诊主诉的90%~100%。因小儿不能自诉腹痛,主要表现为营养良好,平素健康的婴儿,无任何诱因而突然哭闹不安,面色苍白,手足乱动,呈异常痛苦状。持续10~20min,过后安静入睡或玩耍如常,但数分钟后突然又发作哭闹,如此反复发作。起病突然和剧烈,家长多能说出发病时间。阵发性哭闹是由于腹部剧烈绞痛所引起的。肠套叠形成以后,肠腔即发生梗阻,近端肠段发生剧烈的蠕动和痉挛性收缩,随着每一蠕动波发生,使套入段不断向前推进,将肠系膜牵入鞘内而产生剧痛。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体质较弱或在肠炎、痢疾基础上发生肠套叠的病儿可无剧烈哭闹,仅表现为阵阵不安和面色苍白,较大儿童患肠套叠时腹痛发作间歇期一般较长。
(2)呕吐:为婴儿肠套叠的早期症状之一,因肠系膜被牵拉而产生反射性呕吐。常在阵发性哭闹开始不久即有呕吐,吐出物多为奶块或其他食物,以后常染有胆汁,12~24h后,呕吐可渐停止,但是常有拒绝哺乳或饮食。较晚再次呕吐,甚或吐出物为粪臭液体,说明套叠所致之肠梗阻已十分严重。
(3)便血:是婴儿肠套叠的一个特征,腹痛4~12h可有便血,起初混有黄色便,很快即排出暗红色果酱样便,有时为深红色血水,也可仅为少许血丝。回结肠型套叠早期即有便血,小肠型肠套叠便血发生较迟;较大儿童往往缺乏肠套叠便血症状,或在发病数天后才发生;若患儿无自行排便,肛门指诊可见手套染血;便血原因是套入部肠壁血循环障碍,肠腔内渗出血液与肠黏膜分泌液混合所致。
(4)腹块:病初腹痛暂停期一般能顺利进行腹部检查,扪及肠套叠所形成的肿块。检查自右下腹开始;依次触摸右季肋部,上腹中部及左腹部,因婴幼儿肠套叠以回盲型居多,肿块的部位多沿结肠框分布,严重者可达直肠。肿块表面光滑,可活动,形状多如腊肠或香蕉状,中等硬度,略带弹性。此为确立诊断最有意义的体征。发病超过1~2d者,因套叠部以上小肠胀气显著,故往往难以扪及肿块。
(5)全身情况:随肠套叠的病情进展可出现精神萎靡,表情冷漠,呈重病容。48h后出现肠坏死者可产生腹膜炎体征,全身情况更趋恶化,常有高热、严重水电解质失衡、明显中毒症状与休克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