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外胆道的解剖及常见的变异

肝外胆道的解剖及常见的变异

胆道系统有肝内和肝外两部分,习惯上将肝管分叉部以上的胆管称为肝内胆管,而在分叉部以下者称为肝外胆道(包括胆囊)。但实际上位于肝门横沟处的左肝管、右肝管(或称肝左管、肝右管)仍然是位于肝实质之外,因此也有专家认为肝外胆道系统包括左肝管、右肝管。由于肝门部胆管的解剖变异较常见,其与该处的重要血管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并且肝门部胆管的疾病需要手术处理亦较常见、较复杂(如胆管损伤引起的高位胆管狭窄、肝管分叉部肿瘤),因此临床上亦提出将胆道系统划分为:①肝内胆管;②肝门部胆管;③肝外胆道三个部分。肝门部胆管是一个临床概念,它是指肝总管中部以上至肝门横沟内左、右肝管这一范围。

根据习惯,肝内胆管系统包括毛细胆管、肝段胆管(三级分支)、叶间胆管(二级分支)和左、右肝管(一级分支)。肝外胆道系统包括肝总管、胆囊与胆囊管、胆总管和胆总管末端的壶腹部及开口。左、右半肝内的胆管逐步汇合,形成左肝管、右肝管经第一肝门出肝,左肝管、右肝管汇合后形成肝总管,肝总管与胆囊管汇合后形成胆总管(图1)。左肝管、右肝管在肝门下汇合成肝总管的占80%以上,在肝门内汇合的少于20%。在肝门下方汇合者,其汇合点距肝门的距离成人为3~6 mm。右肝管短粗,几乎接近垂直位,成人右肝管平均长8.8 mm,管径3.5mm;左肝管平均长14.9mm,管径3.3mm。成人肝总管长度3~5cm,管径约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