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减少胆囊癌误诊的对策

2.2 减少胆囊癌误诊的对策

胆囊癌已不是罕见疾病,临床医生要加强对该病警惕,并应做好高危人群胆囊癌防治的卫生宣教。所谓高危人群是指:①50岁以上的中年患者有较长时间的胆道病史;②腹痛症状由间歇性转变为持续性;③多发结石、直径大于2.5cm的大结石、胆囊颈部结石;④胆囊有萎缩、钙化、局部增厚。⑤直径大于1cm的胆囊息肉、胆囊腺肌增生病、胰胆管合流异常等。对具有以上临床情况者,应做慎重深入的检查。

在目前B超检查在我国相当普及的情况下,强调超声图探测早期可根治性胆囊癌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5年存活率的关键。特别是内窥镜超声,可将胆囊壁三层结构显示清楚,对鉴别恶性病变,诊断早期胆囊癌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对B超可疑病例应行CT检查,二者均不能确诊者可行超声引导下经肝床的胆囊穿刺取活检或胆汁细胞学检查,胆汁中CEA含量增高有助于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及癌前病变的发现。笔者认为影像学诊断提示胆囊结石伴有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同时血清或胆汁中CEA、CA50、CA19-9高于正常均应视为胆囊癌,并立即手术治疗。

胆囊切除术是预防胆囊癌的最有效手段。我国的胆囊癌结石合并率高,在胆囊结石病程中,其癌变率无系统的调查资料,因而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己普遍开展及比较安全的情况下,对有症状的胆囊结石病采用胆囊切除术治疗,已成为胆道外科界的一种倾向。早期胆囊癌98%表现为息肉样肿块,Koga统计良性病变直径小于1cm者为94%,而恶性病变直径大于1cm者为88%。因此对于大于1cm的胆囊壁肿块均应视为恶性。即是肿块直径小于1cm,若合并结石也是及时手术的绝对指征。术中切除的胆囊应常规剖开检查,发现胆囊黏膜隆起性病变应快速切片检查,以期术中能发现早期胆囊癌。胆囊造瘘术后若情况允许应及时切除胆囊,胆道首次手术要完整切除胆囊,确需施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时必须将残余黏膜处理净尽,并结扎胆囊管,以防发生胆囊残株癌。

[中国医药荟萃,1998,5(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