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LIB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依据与术式改进
2025年08月10日
3.2 LIB治疗糖尿病的理论依据与术式改进
LIB将下段回肠与上段空肠吻合,使大约50%未消化食糜提早进入下段回肠,同LRYGB一样,也排除了绝大部分空肠与回肠。根据“后肠学说”未完全消化的食糜进入末段回肠,刺激大量分布于该段回肠的L细胞分泌GLP-1等激素[7~8]。GLP-1是糖尿病手术治疗过程中最核心的介导因素。其能促进糖原合成及脂肪分解,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胰岛素的基因表达和胰岛素前体的合成,促进β细胞增生。增加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性等作用使肠促胰岛素与抗肠促胰岛素的平衡状态得以恢复[9]。未消化食糜提早进入下段回肠,减少了碳水化合物等在空肠的吸收,起到了体内限制摄入的作用。同时该术式使所有肠襻都有食物通过。可避免胃旁路术致肠襻旷置引起的细菌菌群改变、胆汁酸代谢紊乱、旷置肠襻细胞萎缩等问题。本研究对国内现行治疗糖尿病的空回肠侧侧吻合术式做了改良,在距回盲部120~150 cm处横断回肠,在屈氏韧带下30 cm处空肠与远端回肠行端侧吻合;然后在距回盲部30~50 cm处回肠末段与近端回肠做端侧吻合。改良后的术式易于在腹腔镜下操作,关闭肠系膜间隙比空回肠侧侧吻合容易,安全可靠。同时克服了空回肠侧侧吻合的单个吻合口直径过大或过小造成食糜分流量难以控制的问题。经1年随访,其治疗总有效率达96.2%(50/52)。对高BMI与低BMI的T2DM均有较好的降糖作用。A、B 2组手术前后BMI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非肥胖型T2DM患者,不会发生术后低体重风险。合并病态肥胖症的T2DM选择要慎重。改良后LIB较LRYGB,因不做胃造囊或袖状胃手术,创伤明显减少,医用材料费用减少。该手术并发症少,操作相对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