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LC腹腔感染的原因

2.1 LC腹腔感染的原因

腹腔感染在LC后的发生率有人报告为0.06%[1],本组占我院LC的0.4%,显著高于文献报告的发生率。分析本组腹腔感染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手术时机选择失妥,术前准备欠佳,并发症未得到处理,或在感冒及经期前后施行LC,这些患者在LC前抗感染能力较差,免疫功能有所下降,LC后腹腔感染的机会增多。本组1例患者患隐性糖尿病,术前未做详细的检查及治疗即行LC,术后突发非酮症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及胆囊窝积脓,最后死于真菌性败血症,教训深刻。2例患者术前上呼吸道感染未痊愈匆忙行LC,由于全麻气管插管及加压给氧,术后呼吸道感染加重同时亦并发了腹腔感染,本组占25%。急性炎症胆囊周围粘连加之术时操作不娴熟致胆囊破裂,脓性胆汁污染腹腔,未能冲洗干净,或术中胆囊床渗血较多,施行广泛的胆囊床电凝止血(地毯式电凝),术后胆囊床面因电灼伤组织坏死液化,炎性渗出液积聚,发生感染。有报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分破或出血会造成患者术后或轻或重的胆汁性或出血性腹膜炎症状和体征,且可能影响肺功能[2]。本组共4例,占腹腔感染的3.3%,术后未放置通畅的引流。本组3例术后仅用内径3mm的一次性输液管从5mm的套针内放人,引流管径太细,易被血块及坏死组织堵塞致引流不畅,造成腹腔感染占25%。2例腹腔镜器械用2‰的氯己定(洗必泰)溶液浸泡不到20 min,灭菌时间过短加之术毕未置引流,也是可能发生感染的原因占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