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病因分析
本组4例胆囊残株发生癌变,为胆囊癌病因研究提出了新课题。我们分析在胆囊切除术时,由于胆囊三角区充血水肿,炎症粘连,分离困难或解剖变异,术者经验不足,探查不细,酿成胆囊切除不全或行胆囊大部切除术时未能彻底处理残余黏膜及缝扎胆囊管,致胆囊炎性病变持续存在。这可能是胆囊残株癌变的病理学基础,若再残留结石更增加了促发因素。不论是胆囊炎或胆石引起胆囊内膜炎症,均能刺激胆囊黏膜增生,细胞分化过度以致癌变。近年研究表明,石胆酸为一辅助致癌物[4]。胆囊切除术后,胆酸池缩小,胆汁连续不断地进人肠道,胆汁酸的肠肝循环也呈持续性,使石胆酸的含量增高。胆囊切除术后Odid括约肌张力及胆道内压力改变,胆总管呈代偿性扩张,继之残留的胆囊管扩张,使得含较高浓度石胆酸的成石性胆汁进入残留胆囊,形成结石,促进炎症加重,同时促使不典型增生的黏膜上皮细胞癌变,形成胆囊残株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