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慢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性ERCP的适应证与术式选择
2025年08月10日
2.1 慢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性ERCP的适应证与术式选择
胰管狭窄及结石、假性胰腺囊肿的治疗既往多以外科手术为主。随着内镜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与提高,治疗性ERCP由于其微创安全、可重复性,加之其并发症易控,医疗花费少,治疗后恢复时间短,相关的死亡风险小[3],目前已被众多医师选择为胰管狭窄及结石、假性胰腺囊肿的一线治疗手段[4],且为多数患者接受。治疗性ERCP处理胰管狭窄及结石,目的是取净结石、解除狭窄、通畅引流,缓解主胰管阻塞引起的胰管内高压、胰管扩张导致的腹痛。位于主胰管或侧支胰管单发结石或多发结石且近端胰管无明显狭窄、数目不多于3枚、直径l em左右的结石是ERCP治疗的绝对适应证。对位于狭窄胰管后方、胰尾部伴近端胰管狭窄或多发胰管狭窄的胰石,需要行EST及镜下气囊胰管扩张和网篮取石。为纠正狭窄,通畅引流,还需放置胰管支架。本组41例患者在硬膜外麻醉下成功实施治疗性ERCP,全部进行了EST和EPS手术。对位于狭窄胰管远端的结石行气囊胰管扩张术和网篮取石36例,ERPD放置支架41枚。5例位于胰尾部伴近端多发胰管狭窄、炎症性胰头肿块或复杂胰管变化的胰管结石,因操作十分困难而改行外科手术。因此,临床医师术前应仔细研究MRCP及CT读片,严判内镜治疗的适应证,筛选适宜患者。手术时需采用安全有效的麻醉措施。内镜治疗特别困难者应适时放弃,以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尽管推荐有适应证的胰腺假性囊肿在腹腔镜下行内引流术,可是EUS引导下的胰腺假性囊肿穿刺技术仍不失为治疗胰腺假性囊肿的理想方法之一。其适应证是ERCP显示囊肿不与主胰管相通,患者有长期明显的腹痛,十二指肠或胆管受压有破裂、感染倾向及囊肿与胃肠道壁紧贴,无大血管阻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