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病理分类与临床表现
甲状腺癌组织类型多样,且其组织学表现常与生物学行为不一致,即组织学高分化的,却早期发生浸润和转移;而一些低分化的,却可以长时间(有的达10年以上)局限于甲状腺内,而较少发生浸润和转移,根据不同的组织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
2.2.1 乳头状腺癌
系起源于甲状腺实质的分化性恶性肿瘤,是甲状腺癌最多见的类型,约占70%,多见于青壮年。肿瘤大小不一,多为单发,质硬,大部分没有包膜,边界不清,一般分化良好,呈低恶性。癌组织脆,色暗红,但老年患者多呈苍白色。镜下可见肿瘤组织呈乳头状排列,乳头大小、长短不一,常见三级以上的分支,如肿瘤小于0.15cm,肉眼不易发现,只在病理切片见到,称微型癌。癌瘤中心常有囊性变,有时癌组织可发生钙化,切割时有磨砂感,可见砂粒体(psammoma body),它的出现常有助于乳头状癌的诊断。因其恶性程度低,故患者常带瘤生存多年而无症状。当癌瘤侵犯周围组织时,会产生声嘶、吞咽不适或呼吸困难等症状。肿瘤转移较早,初诊时一半以上已有转移,主要的转移途径是淋巴道,以颈淋巴结转移最为常见。
2.2.2 滤泡状腺癌
约占甲状腺癌的20%,居第2位,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瘤体呈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结节状,多为单发,质软,具弹性,如橡皮状,瘤有完整的包膜,切面呈红褐色,可见有纤维化、钙化、坏死等退行性变。镜下见分化好者,组织结构与正常甲状腺相似,但有包膜、血管、淋巴管受侵袭现象;分化差者则结构不规则,细胞密集成团或条索状,有明显的异形性,很少形成滤泡,有的有成团的嗜酸细胞和透明细胞,有些可有砂粒体。属中度恶性,一般病程长,生长较慢,边界欠清,早期少有症状,部分滤泡状癌有摄碘功能,可分泌甲状腺素,因而可出现甲亢症状。一般以血行播散为主,常转移到肺和骨骼;少数随淋巴转移,预后不及乳头状腺癌好。
2.2.3 未分化癌
较少见,约占甲状腺癌5%~6%,主要发生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见。肿块质硬,无包膜,边界不清,固定,局部可有压痛。镜检见癌组织由分化不良的上皮细胞组成,细胞呈多形性,并有核分裂象,主要为巨细胞、小细胞和梭形细胞,可类似肉瘤,有时含有鳞状上皮,骨、软骨和破骨细胞等成分。癌瘤呈高度恶性,生长迅速,常很快弥漫累及整个甲状腺及侵犯周围组织,而引起声嘶及其他压迫、阻塞症状,可出现Homer综合征,易发生血行播散转移到肺、颈淋巴结等。预后差,多于半年内死亡。
2.2.4 甲状腺髓样癌
少见,占甲状腺癌的2%~5%又称滤泡旁细胞癌,系起源于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的恶性肿瘤,各年龄期都可发生。肿瘤多为单发,家族性者多为双侧。结节质硬而固定,可有轻度压痛,呈圆形或椭圆形,多无包膜,但边界清楚,切面灰白或淡红色,间质含有淀粉样物质,故淀粉物质染色阳性,这是髓样癌特征性表现。癌细胞形态呈多边形或梭形,排列多样化,多呈巢状或束状,无乳头或滤泡结构。C细胞起源于神经嵴的内分泌细胞,属APUD系统(即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胺前体摄取与脱羧细胞),因髓样癌细胞可以产生降钙素、组胺酶、5-羟色胺及前列腺素等,故临床上可表现有面部潮红、心悸和腹泻等类癌综合征和血钙降低症状。肿瘤侵犯周围组织时,可引起声嘶及其他压迫和阻塞症状,有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史。一般属中度恶性,多数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可长达10余年;少数可发展迅速而短期死亡。肿瘤以淋巴转移为主,亦可血行转移到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