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临床资料

1 临床资料

例1,男,44岁。因结石性胆囊炎于1993年11月10日行LC,术中见胆囊三角区粘连水肿,以电刀解剖,三管关系不清,术中胆囊动脉破裂、止血困难,中转开腹止血并切除胆囊,探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有0.8cm直径浆膜发白,但表面完整,未做特殊处理。小网膜孔置橡皮引流管一根并引出腹腔,术后第3d发现腹腔引流管中有气体排出,第5d进流食后引流管引出所进之食物,证实为十二指肠穿孔,继续引流,禁食,加强抗感染及胃肠外营养治疗,术后42d漏自行闭合治愈。

例2,女,43岁。因结石性胆囊炎于1994年5月6日行LC,术中见胆囊三角区有轻度粘连,胆囊壶腹部与十二指肠球部膜状粘连,分离粘连后解剖胆囊三角区,分离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以钛夹钳夹后切断,顺行切除胆囊后,见术野有胆汁渗出,冲洗吸净后未发现渗漏,即于胆囊床下置橡皮引流管1根,撤出腹腔镜器械,准备结束手术,发现腹腔引流管引出较多胆汁,即刻行剖腹探查见十二指肠球部有约1cm直径的破孔,遂行十二指肠破裂处修补,局部置引流,术后恢复良好。

例3,女,55岁。因结石性胆囊炎于1995年3月31日行LC,术中胆囊无粘连,胆囊三角区解剖尚清楚,胆囊顺利切除,因胆囊床少许渗血,电凝止血后于肝下置引流管1根并引出腹腔。术后3小时见腹腔引流管有胆汁引出,立即复习手术录像,未发现可疑情况。至术后14小时引流管引出胆汁100mL,颜色变浅而混浊,病人出现寒战,即之体温达39℃,按输液反应处理无效,即疑为十二指肠损伤,术后24小时再次入腹探查见十二指肠球部于侧腹膜折叠处有长0.5cm的破损,即时行破孔处修补及腹腔引流,加强抗感染及支持治疗,术后3周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