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术前精确评估与辅助治疗

3.1 术前精确评估与辅助治疗

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的关键体现在精确的分型及分期,并对肿瘤的可切除性进行初步判断。本组患者术前均根据彩色多普勒超声,CT,MRCP或ERCP等影像学检查资料,进行Bismuth-Corlette分型。尤其MRI平扫结合MRCP可以完整显示胆管、血管及肝实质的受侵范围,并能分析肝门部肿瘤的生长类型,使肝门部胆管癌的精准手术设计有了明确的依据。有报告[1]利用CT的三维可视转化系统,能清晰地显示肝内外血管、扩张胆管的立体解剖及与肿瘤的毗邻关系和浸润程度,为术前做出精准评估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

梗阻性黄疸是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笔者术前选择性地对肝内胆管扩张明显及TBIL≥400µmol/L合并胆道感染的患者行PTCD14例及ENBD 3例引流,显著减轻了黄疸,改善了肝功能,提高了手术耐受能力。其中12例获得肿瘤切除。笔者认为术前胆道引流是肝门部胆管癌精准外科治疗内容之一。尽管目前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引流颇有争议,笔者体会采用愈来愈精准的操作技术和精细的护理措施,可使引流所致的出血、感染及肿瘤种植等相关并发症大大减少。因术前引流肝功得以改善,术后恢复时间缩短。Farges等[2]最近提出术前选择性胆道引流的新观点值得借鉴:联合右半肝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胆道引流能降低术后病死率;联合左半肝切除者,术前胆道引流增加术后病死率;术前血清TBIL>50 µmol/L且联合右半肝切除者需行术前胆道引流。对于术前门静脉栓塞Hong等[3]认为有导致感染及增加肿瘤转移的可能,但是Nagino等[4]认为通过栓塞对侧门静脉可促使拟保留侧肝脏增生,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组对术前剩余肝脏体积<全肝体积40%的2例行充分胆道引流,TBIL≤85.0 μmol/L后进行门静脉栓塞,术中肿瘤界限清楚,出血量少,术后切缘均为R0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