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改进
在精准外科及微创外科理念不断深入和普及的新情况下,随着腹腔镜器械的更新换代,手术者腹腔镜下分离、缝合和止血等操作技术的熟练和提高,LPD越来越多地在临床中得以应用。通过本研究提示LPD与OPD相比,在手术并发症率、根治效果及预后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和诸多文献报道的相一致。虽然LPD较OPD手术时间延长,但是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疼痛明显减少,手术后恢复时间缩短。是未来外科发展的趋势[12-13],所以LPD值得在具备条件的医院开展。相对于传统的OPD而言,由于器械操作和手术视角的限制,LPD操作相对困难,手术风险较大。为了进一步便于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选择更加精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手术入路上要做出合适的选择,要依据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位置及大小、血管侵犯情况,同时结合术者腔镜技术水平,进行个体化选择。非胰头部肿瘤及无血管受侵者,腹腔镜下做Kocher切口,采用传统的开腹入路的方法。胰头肿瘤及伴有血管侵犯者选用动脉优先入路手术,均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R0切除率。另外消化道重建特别是胰肠吻合是LPD的关键步骤,是LPD手术时间明显延长于OPD的主要环节,同时也是预防术后胰漏发生的重要因素。而胰管细小及胰腺质地软脆是术后胰漏发生的高危因素。近年来通过优化流程和改良胰肠吻合[14-16],诸如植入式胰管空肠吻合或“一针法”胰管空肠吻合等,使术后胰漏发生率有所减少。本研究对于胰管细小质地软脆的患者,利用腹腔镜具有的局部放大视野优势,清晰显露胰管,采用5-0的薇乔线行胰管空肠黏膜对黏膜的后半周间断缝合,胰管内置放桥接导管至胰肠吻合口远端空肠。胰腺实质与空肠浆肌层则采用4-0Prolene线行前后壁套入式连续缝合。本研究胰漏发生率LPD组为10.0%(4/40),OPD组为16.7%(7/42),2组中B级漏各为2例;其余均为生化漏(BL)。无C级漏。统计学比较P>0.05,虽不能断言LPD组优于OPD组,但是LPD组的胰漏发生率似有减少之趋势。与相关研究比较[17-18],效果良好。
总而言之,LPD与OPD治疗效果相当,LPD较之OPD带给患者的收益是肯定的,其手术过程也是安全可行的。为了克服其手术时间过长及器械操作的困难,随着器械设计的不断更新,仍需腹腔镜外科医生继续努力和熟练掌握腹腔镜下操作技巧,从而使这一技术得以不断创新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