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胰瘘的预防与处理
胰瘘产生的原因与胰腺质地、缝合的方法与技巧、引流通畅情况以及局部感染有关。梗阻时间长伴有硬化性胰腺炎者一般不易发生胰瘘[2]。本组5例胰瘘者残端胰腺质地较嫩,切断胰颈部后出血较多,3例胰管较细,在3mm以下,1例拉钩伤及胰腺体部。为了预防术后胰瘘,术中尽可能保留胰包膜及邻近腹膜,选择端端套入式胰空肠双层吻合,吻合口缝线密度0.5cm左右。胰管口径大于0.5cm者宜行胰管外翻内固定与空肠吻合。部分胰管较细者,可置管引入肠腔内,或经肠腔引出腹外。胰肠吻合口下方置双套管负压引流管1枚,保持引流通畅,避免积液与感染。术后应用生长抑素3d以上。以减少胰液分泌,并用西沙比利等方法促进肠蠕动,监测引流液淀粉酶,调整术后用药。一旦发生胰瘘在加强抗感染治疗同时,要给予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