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胆囊残株癌的病因

2.1 胆囊残株癌的病因

胆囊切除术时因胆囊三角区炎症粘连或解剖变异等原因酿成胆囊切除不全,或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时未彻底处理残余黏膜及缝扎胆囊管,致胆囊黏膜炎性病变持续存在是胆囊残株癌变的病理学基础。胆囊切除后,胆酸池明显缩小,肝内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降低,成石率增高[2],此种胆汁通过代偿性扩张的胆囊管进入残留胆囊可复发结石,而长期的胆囊残株炎及胆石引起胆囊黏膜上皮增生,以致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最后导致癌变,形成胆囊残株癌。其早期可因并发胆管炎或胆道残余结石而致梗阻性黄疸,此期黄疸随胆管炎的控制或残石的移位呈波动性,晚期可因肿瘤压迫肝门、胆总管或转移扩散而呈进行性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