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胆汁瘤合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特点

2.2 胆汁瘤合并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特点

胆汁瘤临床上表现为腹痛、腹块、肝肿大和黄疸,由于其发生的原因不同及病程长短差别,所致梗阻性黄疸的程度也明显不同。

(1)因结石或肿瘤致胆道穿透发生的胆汁瘤几乎都有多年的胆道病史,反复胆绞痛发作,黄疸出现,直至发生胆汁瘤压迫胆总管形成进行性加重的黄疸后才来就医。本组3例平均病程12年,入院时黄疸指数均在100U以上,总胆红素221~306 µmol/L,直接反应胆红素187~272 µmol/L。此类病人手术探查时发现肝脏呈重度淤胆改变,解除梗阻行胆道冲洗后,仍有许多小胆栓自肝内胆管逸出,可见此类梗阻性黄疸既有肝外胆道受压阻塞,又继发肝内胆汁严重淤滞。

(2)胆道手术或腹部外伤后胆漏形成的胆汁瘤,病史较短。早期由于少量的胆漏刺激可引起腹部疼痛,临床医生多以术后伤口疼痛而忽略,待到胆汁瘤形成压迫胆道发生明显黄疸时,多已在术后(或外伤后)2周,所以它不同于肝外胆管切断或结扎导致的黄疸在术后短期内即达到高峰。本组9例属此类患者,黄疸指数均在20U以下,总胆红素为50~85 µmol/L,直接反应胆红素35~70μmol/L,黄疸系肝外胆道的不全性梗阻所致。胆道术后放置有效的肝床下引流则可预防此种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