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分流、断流与减流三联手术理论依据

2.2 分流、断流与减流三联手术理论依据

病理生理学研究表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系肝内门静脉阻力增加和门静脉高动力循环所致,本联合手术在施行脾肾分流的同时加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保留了断流术的优点,即阻断了“脾胃区”门奇静脉反常血流侧支的同时,行脾肾分流建立通道疏导,造成门静脉高动力循环的脾静脉血流,从而缓解了门静脉的回流阻力和高血流状态。从本组术中自由门静脉压测定可知,分流后FPP下降较明显,而断流后FPP较分流后呈上升趋势,这是因为断流后门静脉侧支循环被阻断,使原本经侧支循环到体循环的部分血流重新回到门静脉。较之单一脾肾分流而言,联合手术脾肾静间压力阶差增大,血流量增加,脾肾静脉分流效果得以提高。本手术采用脾肾静侧侧吻合法,位于肠系膜下静脉远侧端,利用脾静后壁与肾静前壁吻合。其特点是吻合口不受血管直径影响,虽脾肾静脉直径相差较大,也不会造成狭窄。且吻合口位于腹主动脉前方,受其振动按摩不易形成血栓。由于在胰尾背侧两静脉解剖部位接近平行,吻合口无成角之虞,且不损伤脾静脉与胰腺的交通支,保留术后“胰腺虹吸现象”(pancreatic siphon),具有损伤小、操作简便、费时短、选择余地大的优点,又有良好的分流效果。另外附加肠系膜上动脉减流,是因为脾切除使原本流向脾动脉的血流再分配,相对增加了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量,肠系膜上静脉回流量较术前亦相应有所增加,即所谓的脾肠相互作用[3]。我们采用缝合肠系膜上动脉l cm长、周径缩小1/3的方法,以减少断流术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的增加,从而使断流后升高的FPP又基本降到分流后的水平,使复发再出血的机会减少,同时使门静脉向肝灌注也不受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