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存在的问题
2025年11月13日
2.3 存在的问题
2.3.1 课程设计过多运用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大量计算机软件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工程师的工作效率。但在课程设计中过多采用软件,会降低学生的动手能力,弱化手工计算的能力。长此以往,学生难以熟练地掌握专业知识,导致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方案的制订、钢筋的计算、各类荷载的校核等不熟悉。各类软件的一键识别、一键导入等功能会降低学生基本制图与识图的能力,致使学生不去思考绘图规范依据,在今后工作中不易发现实际工程的错误,极大地降低了教学质量。
2.3.2 课程设计的命题形式不够开放
我国土木工程技术发展至今,目前遍地都是高层建筑与大跨度结构。前沿新兴技术已应用于各类工程,例如,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应用于首都国际机场。长期采用单一、老化的结构形式进行教学会使学生与现实工程实践脱轨,思维局限于传统结构形式,不能拓展思维,对提升其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的能力无益。另外,学生人数远多于题目个数,甚至无法满足一个小组一个题的基本要求,导致部分学生敷衍应付,抄袭同学的课程设计成果,这对认真完成课程设计的同学不公平。
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还能极大提高成绩考核效率。由于资料不足,不可能达到学生一人一题,所以学生之间的相互抄袭甚至花钱请人代绘图纸的情况时有发生,不容忽视,且在现场提问环节中,时间短促,老师很难知道学生是否熟悉规范,对自己的课程设计思路是否完全清晰。因此,一个老师提问多个学生且在课程设计图纸基本一样的情况下,老师很难发现哪些是学生是自己做的,哪些是抄袭的,单一的考核方式已经很难反映出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真实水平,影响成绩的公平与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