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实验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采用类似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每个实验教学班由一位任课教师负责,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教师对教学班学生的实验情况非常清楚,学生可以及时把实验中的问题反馈给教师。其存在的问题在于,教师需要负责的实验项目很多,每学期至少16个教学项目。新任教的青年教师在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下,要认真准备16个实验教学项目,工作量非常大,因此存在实验不熟悉、讲解不透彻、操作不规范的问题,这显然不符合基础实验教学的要求。
对于基础物理实验,多数高校采用的是先由学生按照教材预习,教师讲解、演示,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实验,最后完成实验报告的模式[2]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并进行验证没有问题,但是不利于学生进行扩展性的探索。从教学流程来看,传统教学是学生被动参与的过程,学生总感觉没有真正融入教学中,实验过程只是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过程,学生没有积极探索的欲望,所以很多实验的巧妙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触碰”不到。
近些年来,各种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在实验教学中,实验技术往往是“一对一,手把手”的传授。尤其在一些难度较大、技术性比较强的实验中,教师如果不掌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很难有效地将实验技能传授给学生。所以我们常常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能够与我们的学生情况相适应?什么教学模式能够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社会需求相适应?传统模式中,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的优点能否体现在新的教学模式中?
结合学校近年来的建设,大学物理实验教研室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近两年来,我们探索了新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结合的方法,以期达到培养学生探索式的思维习惯,让学生能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完成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同时又能让教师比较全面地掌握学生个体差异,实现因材施教目标的效果。